请注意:义乌博览会展位已经不多,展位先到先得,请扫以下二维码,申请预定展位:
================================================================================
在社会转型期,惟有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才能以善政推动善治。
五年来,义乌市大力开展社会善治行动,以善政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以法治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以德治教化社会人心良善,形成了政府主动作为、部门齐力助推、社会积极参与的全社会善治大格局,善政善治成为了社会治理的新常态。
公平正义是衡量幸福的尺度,是人民群众获得幸福感的体现;诚信友善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五年来,义乌市积极开展“平安义乌”“诚信义乌”“和谐义乌”建设,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讲诚实、重信用、守承诺在社会上蔚然成风,怀仁行义的友善之举不断涌现,演绎着无数让人感动的“小城大爱”。
义乌是个国际化城市,多个国别、多个民族、多种宗教、多种语言、多样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其复杂性非同一般,也为社会安全带来挑战。因此,平安建设尤为突出和重要,也引起历届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我去过10多个国家,最终还是选择了定居在中国义乌。这座城市虽不大但让我感到很安全。”满满的平安获得感,让来自埃塞俄比亚的萨米,在义乌经商生活一呆就是10多年。在他心里,义乌早已是他的“第二故乡”。
密集的人财物流和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使得义乌市平安建设压力陡增。然而,就如同外商萨米所言,居住在义乌的市民及各地来客,在这里却有很高的社会安全感——— 据统计,义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已连续5年保持在96%以上。
也正因有了群众的高满意度,今年3月31日,义乌市成功捧回沉甸甸的“平安银鼎”,实现了“平安义乌”九连创。
小小“平安银鼎”满载着市委市政府心系百姓平安之大爱。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平安建设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谋划和推动,以创建“平安义乌”为抓手,强化基层基础,创新社会治理,严格执行平安建设“一票否决”制,有效保持了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翻阅过去五年的“平安报表”,2016年已连续两年实现命案全破,两抢、四类侵财案件与2013年相比分别下降72.8%和27.4%;打击通讯网络新型犯罪嫌疑人329名,成果金华第一,打击数是2015年的3.7倍……
数字也许是冰冷的,但它折射出的是上下联动的忠诚与奉献,是群策群力的艰辛与汗水,是多管齐下的改革与创新———
当你走在义乌大街小巷时,是否会在不经意间发现那张紧实绵密的“天罗地网”?那是密布义乌城区、镇街、村(社区)各关键区域的十万余个治安监控之“天罗”;那是800余支以行政村、社区为单元,1.13万余名公民志愿组成的平安服务队之“地网”;那是“天罗”+“地网”无缝焊接,确保信息采集更全面、更及时,力求社会问题迅速发现并处理。此外,义乌市还扎实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力争破解基层“看得见但管不着”和“管得着但看不见”的问题。
五年来,义乌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立镇街调解工作室,每个调解室均配2-5名“老娘舅”。今年,市司法局将人民调解工作纳入全市1084个网格,实现了调解触角全覆盖。针对数以万计的常驻外商,全国首家县级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运而生,四年来成功调解涉外纠纷401起,调解成功率96%,涉案金额5547.74万元,为中外客商挽回经济损失2850.25万元。
深化户籍改革,创新流动人口服务模式;推广微信申报、智能门禁,搭建起智能化管理框架;探索“平安+智慧村居”建设,破解出租房监管难题……在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社会化的路上,义乌市也写就了颇具复制意义的“启示录”。
与此同时,在维护平安发展环境、服务发展大局方面,市公安局立足防控优先、“最强大脑”建设,加快推进公安改革,去年圆满完成了G20杭州峰会安保工作,被省公安厅授予集体二等功,并在今年首次获评“全国优秀公安局”称号;市检察院积极探索多领域知识产权联合保护、“大物流”检察督导等机制,全国首创系列化《刑事检察白皮书》,并荣膺“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称号;市法院围绕“国贸改革”“金融专项改革”等主题出台多项司法服务举措,在全国率先搭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第三方平台”,推动完善知识产权诉调对接机制,知识产权庭更是在去年获得了“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