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义乌博览会展位已经不多,展位先到先得,请扫以下二维码,申请预定展位:
================================================================================
从“小商品”到“商品”:进入全球体系的“义乌好货”悄然升级
经济全球化的社会背景打破了传统地域限制,使全球范围内的国家地区、族群、个体形成更高密度的连接,这一进程直接催生了一体化的世界市场。由点成线、由线成面,作为“世界超市”的义乌市场,通过全球性小商品贸易与全世界地方市场的紧密联系,形成了一张以义乌市场为中心的复杂而广泛的国际贸易网络。义乌的小商品以其种类多样性、价格竞争力、强大的适应性和不断延伸的生产与供应链系统,得以成为连接全球不同地方市场的重要媒介,促进世界各地市场之间的互通与合作。
以圣诞用品市场为例,基督教徒占世界人口的近30%,圣诞节是基督宗教的重要节日,故而很多国家对圣诞用品的需求量十分庞大。义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圣诞老人不一定来自芬兰,但他有可能来自义乌。”这句话虽然带有戏谑的成分,但却说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全球圣诞用品市场份额中,中国占据80%,而义乌圣诞用品在全国的占有率也达到80%。义乌市场中的圣诞用品,并不只有圣诞树和圣诞老人,而有圣诞礼服、圣诞老人、圣诞雪花、圣诞灯具、圣诞树等15种类别,每年向欧美国家出口2万多种圣诞用品。多样化的产品分类,助力义乌在全球市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持续为圣诞国家供应价廉物美、时尚新颖的圣诞用品。
义乌圣诞用品的销售方式直接体现了其在全球小商品贸易体系的前端地位。每年的义乌市场“圣诞用品订货季”往往在上半年就已经结束。2022年10月,我们团队与从事圣诞挂件生意的周老板见面,原本以为这个阶段会是圣诞用品订单暴增的时期,可周老板却告诉我们:“今年圣诞的单子早就结束了,虽然说最近确实还有一点补单吧,但和上半年相比那可真不是一个量级的。”[10]“义乌指数”也从侧面印证了周老板的说法。通过观察“圣诞用品景气指数”可以发现,2023年1月开始,景气指数开始突增,并在4月到达顶峰(1463.77),这说明这是圣诞用品订单最多的时期。截止到2023年11月底,欧美国家在义乌的圣诞采购与发货工作已经结束,大部分货品也已运抵目的国。其中,保暖产品、圣诞用品、香氛蜡烛等家居用品最受采购商和海外消费者欢迎。
义乌小商品市场以其商品多样性取胜,能够满足世界不同地域地方市场的需求,也造就了义乌全球性贸易多彩多姿。义乌老板们通过接触来自天南海北的客商,积累了丰富外贸经验,可以更敏锐地识别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消费者的不同偏好:“美国人喜欢嘻哈风格的物件,英国人更讲究精致和古典。”一位负责选品的跨境店铺店员这样介绍。在小商品的设计、制造、挑选过程中将世界性的地方文化因素有针对性地纳入考虑,这使得义乌市场的产品更容易被不同地方的地方市场接受,从而满足全世界的地方市场的多元需求。
当然,商品多样性并不仅仅体现在根据不同地方文化需求而进行的针对性设计,还体现在产品质量的要求上,不同质量的商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满足全球不同国家地区市场的差异性需求,这让中国小商品既有“全世界老百姓用得起的东西”,也有品质上乘价格更高的物品。黄老板在商贸城二区经营着一家灯具店,虽然店铺面积不大,但她经营的灯具包括了台灯、吊灯、LED灯、地灯等多种类型。一次我们跟黄老板在她的店内聊天,她的一位老客户来店内确认产品质量,黄老板跟他介绍:“像这款LED灯,同样的样式也有两个不同的价位,生产用的材料是不一样的,你可以拿在手里感受一下,一个轻一个重。”
对于中东、非洲等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价廉物美”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因此往往来自这些国家的客商会选择成本更低,也就是质量相对普通的产品。类似的例子来自从事穆斯林餐具生意的马老板,第一次走进她的店铺,我们迅速被具有伊斯兰风格的精美餐具所吸引,原以为价格不菲,而马老板笑着跟我们解释:“不仅好看,同时价廉,当然质量就普通了。我们主要出口中东穆斯林国家,他们对于品质没那么高的要求。”
义乌小商品销往世界,借助世界各地的地方市场网络,串联起了全球的地方市场。中亚市场的阿富汗喀布尔的中国城、乌克兰敖德萨七公里市场;中东市场的阿联酋迪拜的龙城、沙特阿拉伯吉达港的中国城;非洲市场的南非约翰内斯堡的中国商贸城;欧洲市场的法国巴黎“中国龙城”,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的红龙中国商品市场……义乌通过直接与全球小商品贸易体系各个节点发生连接,实现了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从一开始,与义乌相关坐落在世界各地的地方市场,就对首创于义乌的“划行规市”等市场管理经验进行模仿复刻,这也让世界多地的小商品市场看上去像极了“义乌市场”的缩小版。
通过义乌进出口数据可以发现,阿联酋一直占据着近年来义乌出口国家前十的地位,而迪拜作为阿联酋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重要枢纽城市,更是义乌在中东地区最大的贸易集散地。打通这一枢纽,“义乌制造”便可以直接连接中东、非洲,甚至欧洲等更广泛的地方市场。早在1999年,27岁的温州籍义乌商人傅初建跑到迪拜闯市场。他回忆道:“1999年,我们在迪拜是中国第一次以商人的身份(出现),因为过去卖温州的鞋子。”[14]进入迪拜后,他采取“去中间化”的模式,将义乌市场介绍给了非洲商人。由于更低的成本价格,且无需通过中间商,非洲商人可以直接在义乌市场采购产品。这为非洲商人提供了更便捷的获取货物途径,同时也为义乌市场打开了更多的国际商机。之后,迪拜作为一个免税港的政策逐渐发生了改变,对外贸易需要同时支付销售税和海关税。税收政策的改变加剧了外商对义乌市场的需求,他们寻求在义乌找到价格和质量更具竞争力的货源,并建立更紧密的贸易关系。
2022年6月,距义乌万里之外的迪拜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正式投入运行,这个由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迪拜环球港务集团共同开发建设的小商品城,总投资额达到10.6亿元。迪拜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辐射了周边10亿人口的消费市场,其释放出的溢出效应仍在不断扩大。迪拜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建立是义乌市场全球战略迈出的第一步,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国家,义乌市场在迪拜建立海外分市场不仅代表着中阿企业间的有机连接,更是义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主动迈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已经从“能用”提升到了“高质量高水准”。义乌市场和商人在看到这一变化后也在迅速转型,“我的玩具可不是简简单单街边卖的那种玩具,你看这款机器人,它是AI机器人,可以听我的声音指令做出不同的动作。”一位从事AI玩具的老板自豪地向我们介绍产品。[15]作为全国第一个新能源产品市场,商贸城二区东在今年完成招商并开业,首批有260多户经营户入驻。二区东市场作为义乌第六代市场的样板,构建了一系列数字化市场体系。例如,2022年义乌国际博览会上亮相的数字人“义乌老板娘”、数字市场驾驶舱、人工智能等。在二区市场经营玻璃制品的刘老板告诉我们:“之前都说义乌专卖小东西,我老家街边卖的头花全是义乌来的。但是你敢相信吗?二楼(指的是二区东市场二楼)现在居然还卖新能源车的,所以说,义乌没有你想不到的商品。”[16]现在的义乌小商品,逐渐改变了曾经的“小商品”主打天下的格局。这种转变,是义乌小商品灵活顺应全球市场需求变动的体现。